【追加工程款糾紛怎麼處理?】追加費用為何屢屢引爆爭議?律師帶你看清真相
- 不動產免費法律諮詢

- 10月2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眾多裝修糾紛中,「追加工程款費用」幾乎穩居第一名。
動輒百萬元的裝修預算,若追加金額突然翻倍,不僅讓屋主心驚,也讓廠商陷入收款困境。實務上,這類爭議往往陷入「各說各話」的局面,甚至最後鬧上法院,耗時又傷財。
⸻
一、為何追加工程款費用最容易引起爭議?
在裝修契約中,雙方多以「估價單」作為工程報價依據,若報價單內容模糊、項目僅寫「一式」,沒有清楚記載材料規格、數量、單價與施工範圍,就會給未來的「追加解釋」留下模糊空間。
實務上常見三種情況:
1. 報價單內容不明確
若施工項目僅以「一式」記載,未說明材料與範圍,廠商日後可能以此為由主張追加費用。
建議屋主在簽約前要求廠商明列所有項目與單價,並約定「任何變更需書面同意」。
2. 原物料價格變動或缺工
若發生缺料、原物料大漲等情況,廠商可能依《民法》第227-2條「情事變更原則」主張調整報酬。
然而,是否可成立追加,仍須依契約條款與雙方合意情形判斷。
3. 實際增加施工項目
施工過程中若屋主臨時變更設計、增加項目或改用較高級建材,則屬於合理追加。但廠商仍須事先提出報價並取得屋主明確同意。
⸻
二、未即時確認,尾款結算最容易爆雷
工程進行中若追加減項未即時確認,雙方帳目往往越算越複雜。常見情況是完工結算時廠商報出天價,屋主驚覺金額暴增卻難以反駁。
例如,曾有屋主原報價150萬元,結算時變成350萬元,因當初簽署空白估價單且未保留書面紀錄,最後無法證明追加費用非其同意,最終在法院敗訴。
根據《民法》第490條第1項規定:「承攬者為他人完成一定之工作,他人應給付報酬。」
換言之,只要廠商確實完成追加部分且能證明屋主已同意,即可請求給付。
因此法院在審理時,會依據契約條文、報價單、設計圖、訊息紀錄等證據,判斷追加項目是否屬合意範圍。
⸻
三、律師觀點:書面合意是最強防線
在法院實務中,敗訴關鍵往往在於「舉證能力」。若雙方僅以口頭或LINE對話約定,容易陷入口說無憑的困境。
建議屋主與廠商雙方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1. 每次追加減項,皆需書面同意
使用「追加/變更同意書」,載明項目、數量、單價、施工期及是否順延工期,雙方簽章存證。
2. 確認報價合理性
若報價顯著高於行情,可要求廠商提供單價分析與材料明細,必要時可委請第三方專業估價。
3. 保留所有紀錄
含契約、估價單、施工圖說、對話截圖、Email、匯款紀錄等,以利日後舉證。
⸻
四、從「訴訟權」回到「選擇權」:提前預防比打官司更重要
追加費用爭議若進入訴訟階段,不僅曠日廢時,也讓雙方關係決裂。律師建議,最有效的方式是在追加發生當下即確認、即簽名、即留證據。
此外,也可在承攬契約中預先約定「增加幅度協議條款」,例如:
「如原物料價格波動或施工內容變更,廠商應提出書面報價,經業主書面同意後方可施作。」
這樣的條款不僅保障雙方權益,也能減少後續紛爭。
⸻
五、律師提醒:裝修前的「一紙契約」,遠比裝修後的「一紙判決」更有價值
裝修金額動輒數十萬、上百萬,任何一個模糊約定都可能引爆爭議。
若您已陷入追加費用糾紛,或廠商在未經同意情況下追加請款,建議立即諮詢律師,檢視契約內容、蒐集對話紀錄與報價單,以專業法律策略爭取對您有利的結果。
⸻
📞 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追加工程款律師推薦
我們長期處理工程與裝修爭議,包括追加費用、工期延誤、瑕疵修補、違約金與結算糾紛。
若您正面臨裝修爭議,請把契約與對話紀錄交給我們,讓專業團隊幫您釐清是否應支付追加款,並擬定最佳法律對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