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期延誤到底誰的錯?律師帶你釐清責任與法律重點
- 不動產免費法律諮詢

- 6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在工程或裝修案件中,「工期延誤」幾乎是最常見的糾紛之一。
許多業主在完工後提出「未如期完成」的指控,進而拒付尾款或主張違約金;而承攬方則認為延誤是因業主或設計變更所致,雙方各執一詞,最終往往鬧上法院。
一、工期延誤常見原因
導致工期延誤的原因繁多,實務上常見如下:
• 設計圖紙延遲或多次修改:業主或設計師臨時變更內容,導致工程無法如期施工。
• 材料供應不及或付款延誤:業主未依約付款,導致材料無法進場。
• 協力廠商配合不及:例如水電、木作、泥作等分包未能按時完工。
• 天災或不可抗力因素:如颱風、暴雨、疫情等不可預期事件。
• 施工方自身問題:工人短缺、調度不當、施工疏失等。
在法律上,責任歸屬並非依感覺或口頭約定判斷,而是取決於「延誤的原因是否可歸責於承攬方」。
二、法律如何認定工期延誤責任
依據《民法》第490條及相關工程契約實務,承攬人(施工方)應在約定期間內完成工作;若未能按期完工,除非能證明「延誤原因非可歸責於己方」,否則可能需負遲延責任。
法院在審理此類糾紛時,會重點審查:
1. 延誤的具體原因為何?
2. 是否有相關紀錄、書面報備或證據?
3. 延誤是否因業主行為、設計變更或不可抗力所致?
換言之,承攬方若能提出完整紀錄與佐證資料,證明延誤並非自身過失,即可避免違約金或尾款被扣抵。
三、如何有效自保?律師建議四大重點
若您是工程承攬方,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提醒您務必:
1. 保留完整契約正本:確保工期、變更程序、違約條款等均有明確約定。
2. 保存對話與往來紀錄:包含LINE、Email、會議記錄等,以便日後釐清責任。
3. 記錄現場狀況:以照片、影片紀錄每日工程進度與現場情況。
4. 建立書面報備習慣:每次「無法施工」或「不可歸責延誤」的狀況,應立即書面報備業主。
這些紀錄在平時可能麻煩,但一旦發生爭議,將成為您在法律攻防中的最有力證據。
四、結語:留證據,是工程人的護身符
工地現場的現實是:「誰出狀況誰拖,責任卻常被推給你」。
與其事後爭辯,不如事前準備。留下一份紀錄、保存一張照片,就可能讓你少吃一次悶虧。
在法律與工程現場之間,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提醒:
不是不想準時,是根本不能準時。唯有把真相記錄下來,才能讓努力被看見,也讓正義被還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