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糾紛法律諮詢:從專業法律角度解決您的裝修與工程爭議
- 不動產免費法律諮詢

- 10月2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營建與裝修產業中,工程糾紛幾乎無所不在。
從工程款爭議、工期延誤、施工瑕疵、驗收糾紛到合約履約問題,這些爭議往往牽涉龐大金額與高度技術判斷。對多數人而言,一場工程糾紛不僅耗費金錢,更讓人陷入漫長的壓力與對立。
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工程糾紛律師團隊,結合法律與工程實務經驗,協助您從法律角度釐清責任、保存證據,讓您的權益在爭議中獲得最大保障。
⸻
一、工程糾紛常見類型
1️⃣ 工程款爭議
最常見的糾紛類型,多因追加減項目未書面確認、報價不明、材料價波動或付款時程認知不同而產生爭執。
例如:承攬人主張屋主要求變更設計,應支付追加費;而屋主認為未同意變更,不願付款。
建議做法:
在開工前簽訂明確的估價單與付款條款,所有追加或刪減項目皆應書面確認,以免日後產生「各說各話」的爭議。
⸻
2️⃣ 工期延誤與逾期罰款
工程延誤是引爆糾紛的另一大主因。
常見情況如:業主遲付工程款導致施工延宕、或設計師頻繁變更圖面,造成完工期無法如期達成。
法律重點:
《民法》第490條規定,若延誤原因並非承攬人可歸責,則無須負遲延責任。
因此,應保留施工日誌、對話紀錄、氣候報告等證據,作為日後主張的依據。
⸻
3️⃣ 施工瑕疵與驗收爭議
完工後最常發生的爭執是「業主認為施工不良」而拒付尾款。
例如:牆面龜裂、地磚空鼓、設備規格不符設計等問題。
但承攬人則主張「已依圖施工,應支付尾款」,雙方各執一詞。
建議做法:
完工後依契約程序進行正式驗收,並記錄現場照片、簽署「驗收紀錄書」、「缺失改善清單」,避免模糊空間。
⸻
二、工程糾紛的法律難點
(一)證據保存不足
工程爭議最常見的致命問題是「沒證據」。
口頭約定、臨時變更若無文字紀錄,一旦出事,舉證困難。
建議保存以下資料:
• 簽訂合約與報價單
• 工程進度、照片、影片
• LINE、Email 等通訊紀錄
• 驗收與付款憑證
(二)責任歸屬複雜
工程案往往牽涉業主、設計師、監工、承包商與分包商。
若合約未明確區分角色與義務,一旦發生瑕疵或延誤,責任將難以釐清。
此時,律師可協助分析契約、還原事實、判定法律上可歸責對象。
(三)技術爭點專業性高
工程糾紛多涉及結構安全、工法正確性、材料品質等技術問題。
法院常需委託專業鑑定機構協助判斷,程序冗長且結果不一定如預期。
若有律師與技師共同介入,可協助整理現場資料、提出技術反駁意見,提升勝訴機率。
⸻
三、解決工程糾紛的常見途徑
1️⃣ 協商與和解
若雙方仍有溝通空間,可先由律師介入協商,整理爭點、釐清責任,嘗試達成合理和解,減少訴訟風險。
2️⃣ 調解程序
若雙方已互不信任,可透過法院或鄉鎮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調解筆錄經簽署後具「與判決書同效力」,能直接作為強制執行依據。
3️⃣ 證據保全與鑑定
如現場存在瑕疵或施工爭議,建議立即聲請法院「證據保全」,由法院派員拍照、勘驗、筆錄,固定現場狀態,以免事後證據滅失。
4️⃣ 民事訴訟
若對方拒不履約或金額爭議重大,只能透過法院訴訟處理。
法院將依契約、證據及鑑定結果判斷責任歸屬,並裁定損害賠償或工程款給付。
⸻
四、工程糾紛律師能為您做什麼?
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律師團隊擁有豐富的工程合約與民事訴訟經驗,能協助您:
• 審查與擬定工程契約條款,避免事前陷阱
• 分析爭議責任,協助整理證據與法律策略
• 代為寄送存證信函、出席調解、提起訴訟
• 在鑑定過程中協助整理資料與技術辯點
我們深知每一場工程爭議背後,都是當事人投入的心血與積蓄。
法律,不該只是最後的救濟,而應是保護的起點。
⸻
五、結語:工程糾紛,預防勝於補救
在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實務經驗中,多數工程糾紛其實可以在開工前預防、在過程中紀錄、在爭議前解決。
如果您正面臨裝修或工程相關爭議,無論是業主還是承包商,請儘早尋求專業的法律諮詢,讓律師協助您釐清事實、掌握主張方向,避免陷入冗長爭訟,守護您應有的權益與成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