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裝修沒簽書面契約,裝潢口頭契約有效嗎?承攬契約要點一次看懂
- 不動產免費法律諮詢

- 10月6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家裡要裝修但雙方沒簽書面契約,發生爭議時該怎麼處理?簡短結論是:大多數情況下口頭約定仍然有效,但證明上會比書面契約吃虧。
以下把裝潢口頭契約的法律依據、雙方的權利義務與實務上應注意的重點整理得清楚好懂,方便民眾參考。
一、法律定位:裝修屬於承攬契約
民法對各種契約有不同的規定。家庭裝修通常屬於 承攬契約,民法第490條第一項規定,承攬就是一方為他方完成工作,另一方於工作完成後給付報酬。
承攬契約在法律上並未一般性規定必須採書面形式,因此口頭約定也可以成立承攬契約。
不過,有些契約法律特別要求必須書面,例如「人事保證契約」(民法第756條之1)就須以書面為之;裝修並非屬於此類例外。
二、裝潢口頭契約成立後雙方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口頭約定成立承攬契約後,雙方的基本關係與書面契約相同:
承包商的主要義務:依約完成約定的工程或達到約定之工作結果並負責施工品質。
屋主的主要義務:在承包商完成約定工作後,按約支付工程款。
若承包商未按約完成工程,屋主可請求完成或請求損害賠償;若屋主未支付報酬,承包商可請求給付報酬或採取其他法律救濟。
三、裝潢口頭契約在實務上常見的風險與證明難題
口頭約定雖有效,但在爭議發生時,雙方要證明「當初到底約定了什麼」會比較困難。實務上常見問題包括:
工作範圍界定模糊(哪些項目包含在內?材料規格如何?驗收標準為何?)
價格、付款方式與付款期未明確(是否含材料、是否含縫補等)
施工期間與竣工標準沒有書面紀錄,雙方對「是否完成」認定不同
變更事項沒有書面或簽名確認,事後難以證明誰同意額外費用
因此,雖然法律上口頭契約可成立,但證據力與可執行力會因缺乏書面記錄而大打折扣。
四、實務建議(遇到口頭約定時建議這樣做)
為了降低日後糾紛與提高證明力,建議屋主與承包商即使當下以口頭約定,也應配合下列做法:
把約定寫成簡短確認訊息:例如LINE、電子郵件或簡短合約,列明工作範圍、材料級別、價格與付款方式、預估工期與驗收標準,並由雙方確認。
分段付款並保留收據:分期支付且每階段完成後付款,並索取發票或收據。
施工過程拍照存檔:工作開始、重要階段、完工時拍照或錄影,作為品質與進度證據。
變更事項書面同意:任何增加工作或變更材料,最好有書面或訊息確認並註明是否增費。
保存所有通訊紀錄:包括報價、對話、確認訊息、付款證明等。這些都是日後爭議的重要證據。
遇到重大糾紛及早諮詢律師:律師可協助評估法律關係、通知履約或協商和解、或準備訴訟所需證據。
五、如果真的要走司法途徑
當事人要主張權利時,舉證責任在主張一方。若是屋主要請求承包商完成或賠償,屋主應提出證據證明承包商未按約履行。
若承包商要主張未收報酬,承包商要證明其確有完成工程或工作結果達到約定標準。缺乏書面契約時,通訊紀錄、照片、證人證言、付款憑證等就更重要。
六、結語
裝修工程即便沒有書面契約,口頭約定在法律上仍可能成立,但為保護自我權益並便於日後爭議處理,務必盡量將約定文字化並保留相關證據。
若您已遇到裝修糾紛或想預防風險,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提供合約審閱、證據蒐集建議與糾紛處理協助,歡迎聯絡我們尋求專業協助。
聯絡方式
台北所 02-2388-8962
桃園所 03-3150-034




留言